四处分布的浅坑、空无一物的石龛、连接上下“楼”的石梯只有半截可供使用……近日,重庆市考古所工作人员在勘探玉滩水库征地时,在大足县珠溪镇意外发现一座大型崖居。该崖居建于绝壁,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面积近30平方米。两层之间还有人工开凿的阶梯,类似于现在的跃层楼房。由于崖居内没有题刻等能够提供信息的依据,且处于荒郊野外,附近无人居住。崖居何时建造、为何而建、主人是谁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重庆市考古所副研究员百九江称,目前,重庆还没有发现过如此之大的崖居,此崖居的发现对研究我市的崖居分布与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崖居外部——— 极像一座孤岛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崖居位于大足县珠溪镇一处叫做狮子头的地方。记者在现场看到,崖居背靠绝壁,面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周围为荒山野岭,远处看去极像一座孤岛。整块山体高为20多米,崖居“门”外杂草丛生,顶部长满绿树。由于崖居正面岩石已整块脱落,隔着小溪仍能清楚地看见隐藏在内部的特殊结构———“房间”分为上下两层,一根巨大的石柱贯穿其中。 崖居内部——— 与现在的跃层相似 崖居的结构与现在的跃层楼房非常相似,但要想进入崖居并不容易,其第一层与地面距离就有6米左右,需要两人共同配合才能攀上。崖居一层空间高约2米、面积近30平方米。地面凿有长约1米、宽约50厘米的3处浅坑,坑内堆积着泥沙与废弃物。石壁上凿有高1.5米、宽约1米的深浅不一的龛,龛内空无一物。令人费解的是,每个龛内都有一个表示编号的阿拉伯数字,考古人员猜测,可能曾有人前来考察过,并在此留下标记。 主人还在一层与二层间凿有3步石梯,但石梯底部离地面太高,需要两人配合用力才能“上楼”参观。 崖居主人为何在“房间”内布置如此之多的坑与龛,它们曾经究竟作何之用?作为“跃层”内通往2楼的梯子为何要设置如此困难的障碍?这些都只有等待进一步的考证。 专家猜测——— 可能是家族避难处 在绝壁上修建“寓所”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内部结构如此复杂的建筑。崖居的主人究竟是谁,他的职业又是什么,成了摆在考古专家面前的难题。 百九江称,重庆的崖居主要集中在奉节与城口,多为近明清时期所建,而规模如此之大的崖居还未曾见过。“崖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依山而建,只是在自然山体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另一种是人工开凿,此崖居就属后一种,这种规模的崖居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打造,可见这家主人绝非平常人家!” “古时,采药与采硝之人会在山壁上建造崖居,但这里的药草并不丰富,崖居旁边也没有小路可走,而且就算他采药、采硝需要临时的居所,也可以靠壁简单地造一个小木屋,造这样一个崖居成本太大。这两个职业都被排除了。”百九江表示,崖居一般是在动乱时人们避难所建,从该崖居的造型与地理位置来看,有可能是家族避难之处,也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军事用途。“崖居的地势较高,比较险要,适用于防御。不管是家族还是军队,此崖居的防御功能都是主人所看重的。在这里,既可躲避战乱,也可适当防御,是战乱之时的安身之所。” (夏婧)